McK & Note

讀/認識 HBS Case Method

我在幾個月前讀到台大 Biz Pro 的訓練內容,對其中的案例分析很感興趣,所以循著相關資源找到 HBS Case,並花了幾週瞭解傳說中的 Case Method 到底是什麼。

What is HBS Case Method

Case Method 是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HBS)所採取的一種教學方法,它的進行方式是根據一個商業個案(即 Case)進行討論和分析。這些案例的主題,可能是併購、周轉不靈、產品研發等等,學生們需要在事前讀過、想過案例,並設身處地,思考主角該採取怎樣的策略。如今,Case Method 這個教學方法不只存在於 HBS,也為許多主流商學院的 MBA Program 所用。網路上關於 Case Method 的說明不少,包括:

 
今年 HBS 招生,也提醒申請人可以先看看 Case Method 的影片,再想想自己該怎麼寫自我介紹的 Essay。如果你有時間,也可以看看:

 
從影片中可以看到,每個學生都有一張台卡(placard),教授站在中央引導討論。他會先以 Cold Call 開場,隨機點一位學生摘要 Case 的內容,並如滾石般以此開啟各種討論,結束以後教授會回到辦公室,把討論中有印象的名字記下來,作為期末分數的一部份。有趣的是,Cold Call 好像是整場討論中最令學生聞風喪膽的部分,HBS 也以此為趣味,開了一個名為 Cold Call 的 Podcast,談簡單的商業案例和知識。

HBS Case 不是一般的案例報告

讀完上面的資源以後,我有股「Case Method 有點像模擬聯合國(MUN),只不過 Study Guide 換成了 Case」的感覺(哈佛人還真愛吵架啊)。我也去 Google 了幾篇 HBS Case 來讀讀看,但面對這麼多資訊,我不知道該怎麼讀,也不知道如何練習,於是我去找了 HBR Press 出版的 The Case Study Handbook: How to Read, Discuss, and Write Persuasively About Cases,以瞭解 MBA 學生如何練習 HBS Case,以及我該從中學些什麼。

和一般商業新聞、報告不同的是,閱讀 HBS Case 的目的不在於「知道一個結論」,而是「根據有限資訊思考、做決定」。所以這些 Case 通常只有簡單的問題描述,和一堆相關資訊,例如營業額、產品線、主要股東資料等等,而 Case 的讀法應該是先問自己該怎麼做決定,再從報告裡找答案,而不是像讀 MGI 或 bcgperspective 報告一樣,先知道文章的結論為何,再看邏輯關係。Handbook 的作者 William Ellet 將這種讀法稱為主動閱讀(active reading),並強調如果不這麼做,讀者可能來回掃了三四遍 Case 都還不知道該從何下手。

補充一點,考過 GMAT 的人,可以把 Case 想成是 Integrated Reasoning(IR)的放大版,有不少 GMAT Study Guide 也提到 IR 其實很像在解 mini case。而 IR 中的許多解題思路,其實又和 Critical Reasoning 有關,所以分辨文章中的前提(假設)、證據與結論,並分析它們之間的關係正是思考 HBS Case 的核心之一。

閱讀和分析 HBS Case 的技巧

首先,不要拖到最後一刻才讀 Case,因為參與者不只要瞭解狀況,也需要時間思考和決策,才能在討論時提出更深的想法,避免把時間浪費在未經琢磨的話題上。當你決定開始讀 Case 了以後,第一件事情是釐清問題,包括這是誰的問題、問題是什麼以及決策的依據。等你對問題有初步瞭解以後,就可以開始主動閱讀案例,從中找尋真正有用的資訊(Case 中常會放誤導性的結論或證據)。

以書中的馬來西亞政府的案例為例,如果你是馬來西亞總理,你該如何平衡經濟發展跟環境保護呢?案例裡包含了馬來西亞的發展簡史、出口結構、環境法規等資訊。如果只是想長知識,可以直接讀一兩遍,但如果想從中練習閱讀、分析和討論,應該先回到最初的問題,思考判斷的標準,即什麼情況下,你會選擇經濟發展、環境保護還是兩者兼顧呢?這時,經濟發展階段、環境開發永續性、民意、國際關係都可能成為評估標準的一環,讀者的目標就是利用這些標準翠取案例中有用的資訊、驗證假説,並逐步建構起完整的評估邏輯。這個過程可能如下:

:環境保護應該優先於經濟發展,因為前者是脆弱的有限資源。
教授:但是環境開發所產生的木材是馬來西亞的經濟命脈,人民在經濟起飛前很難理解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也會對政府的作法不滿。
:那可以訂定相關法規,在環境得以永續的前提下開發這項資源。
教授:什麼是環境得以永續的標準呢?比方說開發和保留的比例是?
:資料裡沒提到熱帶雨林的開發屬性,但這或許可以借鑒其它國家的經驗,避免犯下類似的問題。
教授:另外,你提到立法,馬來西亞當地有相關的利益團體或非政府組織嗎……

討論或自問自答的過程將不斷引導讀者完整利用案例中的資訊,並建立更強的論證。當然,這只是很粗略的說法,Handbook 一書不但包含了五個 HBS Case 和完整的分析思路,也詳細說明了分析案例時所該有的論證和說服技巧,如果你對這些內容有興趣,我強烈推薦你去找這本書來讀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閱讀的三個階段

讀完這些內容以後,我決定先找一些 HBS Case,用 William Ellet 提到的方法重新閱讀和分析。Handbook 剩下的內容還有「如何討論案例」以及「如何撰寫案例報告」。我現在的感覺是 Case Method 真的是很酷的東西,它和我以前上過的課完全不同,而且我覺得如果我之前就知道這種學習和討論方法,我過去的課可能會學的更好。

另一方面,這些 Case 也和我讀過的文章、報告不同,它或許更符合我閱讀思考的本意。在我開始寫 McK & Note 的時候,我意識到閱讀有分兩個階段:

  1. 單純知道一件事情
  2. 思考作者的證據和邏輯

 
第一階段的閱讀包括單純的市場動態、新聞快訊或一些小知識,通常它們只是包含了事實,但沒有說明這個事實代表什麼;第二階段則是建立在事實上的思考,這可以是一篇報告,也可以是一次 Presentation,作者試著傳達某種結論,讀者可以思考其中的邏輯與合理性。我過去分析 MGI、bcgperspectives 等機構的報告,是試著在第二階段推敲諮詢該具備的思考能力。

但我前面提到 HBS Case 不同於一般的新聞和報告,我也在它身上看到了閱讀的第三個階段。William Ellet 說 HBS Case 不帶結論,也沒有絕對的是非,它不只是想讓讀者知道些什麼,也沒有試著說服讀者,最後讀者心裡想些什麼,都取決於怎麼讀。所以這應該獨立成第三階段:

  1. 單純知道一件事情
  2. 思考作者的證據和邏輯
  3. 利用文章內容,思考和建構邏輯

 
我同時覺得第三階段才是我讀文章、寫 McK & Note 的最終目的,因為我希望自己讀這些東西不只是為了知道些什麼(何況世界變得很快,隨時都有新東西,讀也讀不完),而是學會怎麼去做。當我成為員工、經理甚至董事時,我該具備怎樣的能力?我該做出怎樣的判斷?我能不能對得起當初的努力和熱情,保有我的專業?這些是我從 HBS Case 上看到的努力方向。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Ted Ey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