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K & Note

#/諮詢業的簡報設計

Design

我知道,網路上關於簡報設計的文章和資源已經超級無敵多了,不過這篇文章的重點並不是要談如何設計簡報,而是整理一些諮詢業的簡報,推敲顧問應該如何看待簡報這項工具。

本文參考的簡報來自 McKinsey 和 BCG,都是從 Google 找來的公開材料,包括下面幾篇:

考慮到版權等問題,內文將不包含截圖,需要對照的讀者請自行下載。

 

前言

 
如果你跟我一樣對諮詢業充滿興趣,平時又喜歡在網路上亂逛、蒐集各種資料的話,應該也有碰巧找到諮詢簡報的經驗。每間公司都會為了節省時間而設計模版,所以這些簡報通常都長得差不多,但即使是模版,也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而且我更認為「如果你將來想成為顧問,請著手設計自己的模版,壓低簡報的準備時間,並提升傳達訊息的精準度」。誠如我在〈#/空有數據,沒有結論的報告〉中所說的,我過去很擅長、也非常熱衷簡報設計,但我每次都是從零開始,長久下來浪費了不少時間,邏輯、內容深度也沒什麼提升。直到這幾年蒐集、研究諮詢簡報,才讓我對簡報設計產生了新的想法。

 

結構

 
一篇完整的諮詢簡報結構如下:

  • 封面:主題、副標題、主講機構或用途、日期和授權聲明(保密、立場)
  • 目錄:不一定有,如果有就列標題和頁碼
  • 投影片:各式各樣的圖表、列表,後面會詳細講
  • 各章節標題頁:不一定有,如果有也只是複製目錄、改 Highlight 項目
  • 封底:通常沒有,就算有可能也只是封面重複

 
從諮詢簡報對封面的要求可以看出諮詢業對服務的嚴謹,尤其第一印象非常關鍵,所以得在封面表明身份和目的。除此之外,封底就不用加客套的 Thank you for your listen 或 Q&A 了,如果真要作結停頓,重複封面就好。

 

配色

 
配色應該是諮詢簡報中重要性僅次於內容的項目了(字體通常使用黑體),因為它能直接引導投影片上的重點。 McKinsey 在 BCG 的簡報在配色上簡潔明瞭,我認為這歸功於以下原則:

  • 單純明確
    McKinsey 是藍色、BCG 是綠色,所以簡報裡所用的顏色大多是該色的相近色(程度)或對比色(落差);
  • 前後連貫
    一旦設定好顏色,整篇報告也就用這幾種,不會任意改變,這一方面增加讀者的信任感,一方面也能幫助讀者能對圖表做出直覺判斷;
  • 保持簡潔
    如果上色時發現前面設定的顏色不夠多,有可能是因為你要比較的項目太多太雜了,這時硬是配色反而會降低可讀性。諮詢簡報中的圖表用色通常不超過六種,這也是大多數簡報軟體的預設配色數量。

 
除此之外,站在製作者角度,我認為維持配色品質的方法,是善用簡報軟體中的樣式工具,比方說把常用的相近色和對比色存在調色盤,這樣當你要表達程度或落差時,就可以精準找到需要的顏色。最後,保持簡潔真的很重要,我過去也曾做過有幾十個類別的圓餅圖,當下的想法是「我應該去 Kuler 找找更好的顏色」。其實這樣是本末倒置了,畢竟配色的目的是增加可讀性,唯有控制比較數量,才能控制用色數量,觀眾也才能讀懂你到底想表達什麼。

 

投影片

 
投影片的佈局很單純,通常就是上方標題,中間圖表或列表,底部有註腳、引用來源和頁碼等資訊。以下分幾個部分細談。

標題

標題請直接寫結論,而且是一整句的完整結論,比方說「依 NSFR 的落實程度,資本和流動性資產的收益率可能會下跌 300 到 390 個基點,避免只寫「資本和流動性資產」。如果標題不長而且需要補充其它資訊,可以考慮分成主標題和副標題,這些作法都能從 McKinsey 和 BCG 的簡報中看到。

我過去也曾想為何標題要直接寫結論,寫得像目錄標題不好嗎?後來經過幾次實戰,才理解這是考慮到觀眾有可能會分心,如果回過神來想抓住重點,最快的方法就是讀標題。對於事事講求精準溝通的諮詢業來說,這樣的作法不只是體貼聽眾,更是提升效率的小技巧。當然,能不能對一頁簡報下標題,也是考驗準備者的內容和邏輯。

內文

諮詢簡報的內文,很少是由純文字所組成,就算滿滿是字也會分成列表,或是切成好幾個區塊,和數據有關的資訊就做成圖表。以下淺談安排這些列表、圖表時該注意的事情。

大小和位置

在談如何製作前,應該先決定一頁簡報中應該分成哪幾個區塊,也就是所謂的 Layout。根據我的觀察,常見的分法有下面幾種:

Layout版面比例
一圖表或列表整頁
一圖表+一列表各 1/2 或左 2/3、右 1/3
二圖表各 1/2,上下或左右都可
三圖表各 1/3 或左 2/3、右上 1/6、右下 1/6
四圖表或列表各 1/4,左右並列或 2x2
更多左右並列各 1/n

一旦想好了 Layout,其實也就定下了各個區塊的大小和位置,這樣實際製圖時就算有些小誤差,至少一眼看上去還是滿有條理,更複雜的圖表也可以根據這個原則,先切分成可決定大小的區塊,再決定各區塊的內容。和配色同理,如果簡單的 Layout 放不下內容,可以想想是不是要放的東西真的太多了。USPS Future Business Model 就是 Layout 設定得很好的一份簡報。

列表

就是一般的 Bullet Points,用正方形、圓形或橫槓開頭都可以,一般不會超過三層,結尾不用句號,也不用分號。和標題不同,列表中的項目通常只是片語(Phrase)

表格

因為諮詢簡報中不常見純數據的展示,所以表格的功用通常是用來表達矩陣(Matrix)概念,搭配列表或圖表使用。其實如果把 Layout 看成分類資訊的大表格,諮詢簡報裡的每一頁幾乎都是由表格構成。

圖表

諮詢簡報中的圖表還是以直方圖(Histogram)、長條圖(Bar Chart)、圓餅圖(Pie Chart)和折線圖(Line chart)為主,偶爾會出現氣泡圖、散點圖或流程圖,如 Can the Financial Sector Promote Growth and Stability?。它們都可簡單以簡報軟體製作;如果需要複合資訊(例如長條圖+折線圖),可以利用群組、疊圖等工具。製作時別忘了遵循上面提到的原則:

  • 字體、配色要連貫,精簡訊息
  • 注意圖表的大小和比例,配合或調整 Layout
  • 不需要 3D、陰影、特殊字體

 
最後,該說明的都得在圖例或註腳中說明清楚,包括年份、定義、顏色意義、貨幣(標示千分位)、數量級、資料來源甚至縮寫全稱等等。這些細節都可以從上面的簡報中看到,可以多多參考。為了確保每個圖表的風格一致,我準備簡報時通常會直接複製修改。

題外話,直方圖和長條圖雖然長得差不多,但在統計學上的意義不盡相同。直方圖的兩軸都是數據,所以各長方形通常也都連續排列;長條圖則包含類別和數據(例如不同城市的降雨量),所以各長方形就會分開排列。

模版化

上面提到的都是初次設計可以採用的方法,但長期下來為了節省準備時間,諮詢簡報背後通常有份完整模版,其中包含了適合各種 Layout 的投影片,準備的時候只要改一下內容就好。雖然你不一定有這麼強大的準備工具,但你可以從過去的作品開始,歸納出常用的顏色、 Layout、圖表 等等,並用複製、修改投影片的方式準備新的內容,這樣每次製作就不用重拉圖表、花時間微調細節。

註腳

如果圖表或列表的篇幅不夠,不方便安排專有名詞的解釋,就會用到註腳,不過這種狀況並不常見。註腳通常放在引用來源上方,從版面的配置來看,其實註腳仍屬於圖表和列表的範疇,引用來源和頁碼才是真正的底部。

引用來源

資料配上引用來源應該是基本知識,不過比較特別的是 McKinsey 和 BCG 有時會寫上 McKinsey Analysis 或 BCG Analysis。通常,如果圖表和列表所呈現的是原始數據,引用來源寫的就是提供數據的原始機構,如 Federal Reserve,但如果呈現的是複合數據或定性資料,比方說 MGI Connectedness Index 排序或政策建議,那就會寫上 Analysis 或 Calculated,或是乾脆如 USPS Future Business Model 什麼都不寫。不過有時就算是單純的數據,只要經過繪圖、整理,一樣也會寫上 Analysis。

頁碼

所有的諮詢簡報都會加頁碼。我可以理解想把簡報做得又酷又炫,炫到覺得「頁碼這種礙眼的東西還是別加上去好了」,但這麼做在專業人士眼中是個大笑話。試想,如果台下的聽眾對你的演講內容有問題,請問他該如何定位問題所在?分心抄下標題或內容?最方便的方法,就是提供頁碼,讓他能簡單記下一個數字,並將注意力繼續放在你講的內容上。頁碼的重要性,就跟音樂播放器的時間軸一樣,所以除非是 Pitch 等特殊簡報,別因為頁碼看起來不酷就不放了。

導覽列

諮詢簡報通常沒有導覽列,但考慮到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好東西,也符合前面提到的「體貼聽眾」的原則,如果需要的話,可以將引用來源往上挪,這樣頁碼以左的空間就可以用來放導覽列。

公司名稱和其它資訊

McKinsey 和 BCG 都會在底部加上公司名稱,有些簡報還會在底部或側邊印上 Copyright… 的說明字樣。BCG 甚至在 Shareholder value creation in a hesitant economy 加上檔名、編號等等,我猜這些就和資料的歸檔與追蹤比較有關係了。從這裡也可以看出諮詢業常用的簡報軟體應該為 Microsoft Powerpoint。

 

其它細節

 

字數

諮詢簡報裡字數通常是偏多的,這或許是因為這些簡報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會印出來給客戶慢慢讀,或是需要的資料真的太多,任意精簡都會削弱邏輯。 Reshaping NYCHA support functions 的字不但多,整份簡報更長達 111 頁。我知道現在很流行少字的簡報,不少人之所以會去學簡報設計,也是擔心自己的簡報字太多,但字少並不是諮詢簡報的特點,如何將整頁資訊藉由圖表、列表等形式簡單歸類,達到好讀目的,才是諮詢簡報的精神所在。

可列印

我做簡報的時候非常強調可列印,尤其是在會議、競賽上呈現的簡報,通常都得顧慮到列印效果。雖然我過去排斥動畫,卻也喜歡用複製、疊圖的方法營造出類似動畫的效果。但是這麼做最大的缺點,是印出來的時候沒人看得懂上面寫什麼。如果硬是把每個動作都印成一頁,最後紙本會充斥著冗餘的資訊,可讀性也很差。最好的方法,就是打從一開始設計的時候就避免疊圖、動畫等效果,並以 PDF 格式輸出、預覽。如果真的逼不得已得用以上效果,也請另外準備一份可供列印的版本。

McKinsey 和 BCG 的簡報都有顧慮到這點。從 Shareholder value creation in a hesitant economy 中可以看到,三四頁也採用了類似動畫的效果,但下一頁並沒有遮住前一頁的任何內容。

客制化

雖然諮詢簡報都長得差不多,不過有時根據不同客戶,諮詢簡報也會採用不同的主題色和設計。不過近年來隨著諮詢公司越來越喜歡在在社交平台上公布研究成果,報告的設色和風格也越來越特別,多了許多 Infographic 甚至 GIF,US Productivity Growth 就是一例。不過報告內文的圖表設計仍然維持簡單明瞭的風格。

 

結論:內容最重要

 
最後我想分享 CFA Institute Research Challenge 對 Presentation 的評分表。CFA IRC 是個對全球大學、研究生開放的投資分析競賽,由於評審大多來自投行、券商或諮詢,所以這份評分表或多或少能反映商業界對「簡報設計」的標準:

(▲ Official Rules 2016: Presentation Scoring Sheet)

 
從上面可以看到,內容佔了 45 分,問答佔了 25 分,合作和台風佔了 25 分,最後簡報設計只佔了 5 分。我常用這份評分表提醒自己「內容最重要」,雖然我第一眼看到的時候有點驚訝,但幾場 Presentation 下來也能體會到這個事實。簡報設計得漂亮,是加分,但如果論述得差、沒說服力、在台上又扭扭捏捏,沒人會為了一份漂亮的簡報買單,也就不會在乎這些設計是否原創、獨特了。

但這不代表隨便抓個模版來套就好,我還是認為簡報設計很重要,因為這反映了講者對內容的掌握能力,只是簡報設計不該佔太多時間,壓縮到內容準備。因此,唯有學 McKinsey 和 BCG 花時間設計、累積自己的模版,並快速運用在任何內容上才是正解。所以我認為,如果你將來想成為顧問,可以試試諮詢業處理簡報的方式,漸漸壓低簡報的準備時間,並提升傳達訊息的精準度,如此一來,你的簡報才是打動聽眾的 100 分工具。

 
圖片來源:PexelsCFA Institute Research Challe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