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K & Note

想/油價下跌與通貨緊縮

油價即將跌破 20 美金,相信駕駛們應該相當有感,我這幾天讀到的資料都把這波下跌歸咎於美國與 OPEC 之間的產能消耗戰。可想而知,油價下跌對產油國和石油公司來說是壞消息,對工業、運輸業和消費者來說是好消息,但這是否就代表全球經濟有救了?影片的最後提到了油價下跌反而有可能觸發通貨緊縮,這代表全球經濟反而會一蹶不振,我們將生活在一個物價便宜的時代,卻也不敢大肆花錢。

不過這背後的邏輯是什麼?照理來說,石油作為一項生產要素,成本降低應該能提升盈利,歷史數據也表明,經濟成長與石油價格波動成反比,為什麼這個規則不適用於「新平庸」的當下?因為油價除了反應生產成本,也是全球需求的風向球,就算成本降低,如果市場普遍認為這是經濟低迷的訊號,反而會降低產量,進而壓縮盈利,也就難保經濟增長。因此,這個問題不但涉及供給端的成本彈性(價格下跌多少,產量會增加多少),也涉及與宏觀因素息息相關的產量預測(廠商能順利賣出多少產品),如果這兩個因素相乘而得的產值反而比過去小,那油價下跌對全球經濟反而是壞消息。

以上現象最快將反應在季度 GDP 的變化上,以及影響產量的幾個投資或消費先行指標(Leading Indicators),包括消費者與工業信心指數、PMI、貨幣供應量等等。我簡單查了一下 Stock-AI 投資級經濟指標使用指南上的數據,相較油價高漲的 2014Q3,2015Q3 的台灣民間消費支出衰減了 0.31%,不過比上一季成長了 1.53%;私人平均支出也是差不多的狀況,淨出口、存貨變動反而更明顯。雖然我還沒觀察到任何通貨緊縮的徵兆,可以想見在景氣依舊低迷的情況下,政府若要維持經濟不能只照顧民意高漲的消費。

圖片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