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K & Note

#/批判性推理一例

我這兩天開始翻 ChaseDream 的《GMAT 批判性推理:邏輯分類精講》,因為不是抱著備考的心態在讀,所以得以從容思考其中的道理,覺得非常有趣。老實說,GMAT 是我準備過最有趣的考試,其中的句型改錯(Sentence Correction)跟批判性推理(Critical Reasoning)讓我受益良多,也是我想在 McK & Note 寫東寫西的原因之一。為了簡單介紹何謂批判性推理,我把該書緒論中提到的例子稍微改寫如下。

顧客:我對今天的伙食感到失望,你們提供的便當是不及格的,蝦子炸得軟爛,炒魚板用的是化學魚板,連雞腿的口感都是柴而死鹹。
廠商:這些指控是子虛烏有、惡意抹黑。

下列選項如果正確,哪項可以最有力地加強廠商的說法?

(A) 廠商所提供的便當一個 250 元。
(B) 業界沒有其它廠商能提供比這更好的便當。
(C) 便當的選材跟烹調方式完全遵照頂級作法。
(D) 其它顧客都對這個便當非常滿意。
(E) 這位顧客是個愛打 LOL 的家庭主婦,而非貴婦。

乍看之下,除了 (E) 很明顯是為了湊選項而隨便亂掰的以外,其它四個選項看起來都很合理,為了衡量哪一項才能加強廠商的說法,也就是削弱顧客的指控,我們需要討論一下何謂推理。推理強調的是前提到結論的邏輯關係,而不是前提跟結論是否正確。在上面的例題中,結論是第一句的「便當不及格」,前提是「蝦子……魚板……雞腿……」,很明顯,顧客是基於食材而得出結論的,所以我們需要考慮的不是「這樣的便當到底好不好吃」,而是「使用這樣的食材,跟一個便當合不合格有什麼關係」。只有 (C) 談到了這點,因此只有它才能加強廠商的說法。
 
(A)、(B) 和 (D) 或多或少都包含了其它題目沒有提到的假設,因此無法有效攻擊顧客的指控。比方說,如果廠商回答 (A),背後的假設就是「價格有 250 元就是合格的便當」;回答 (B),「業界最好的便當,就是合格的便當」;回答 (D),「其它顧客都滿意的便當就是合格的便當」。先不論這些假設是否正確,它們都只有說明便當的特點,而沒有討論食材跟便當的關係,因此沒辦法削弱顧客的指控。
 
不清楚這種思考方法的人,沒辦法做出有效的回應,也沒辦法分辨怎樣才是有效的回應,因此很容易身陷於浪費口水的大混戰當中,成為各方說法底下被操弄的棋子。雖然第一次想可能會覺得很困惑,我也是考完幾個月以後翻翻這本書,才終於能體會「原來這就是批判性思考」。為了讓自己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思考自己讀到怎樣的訊息,不斷鍛鍊批判性思考,實在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圖片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