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K & Note

#/你問我答(1)

我知道要讓人沒來由地喜歡一個專頁是很難的,而且了解自己是怎樣的人、學會介紹自己在職場上也很重要,所以為了讓大家更了解我,你們可以私訊關於我的任何問題,我會盡量在「你問我答」這個專欄裡回答;關於文章的問題就直接回在文章底下就好。不過現階段很顯然「還沒有很多人」光臨 McK & Note(哈哈哈),所以以下是一些我在現實生活中常被問到,以及我想可能會被問到的問題。  

「為什麼跑去大陸讀書?」

這幾乎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其實理由也很簡單:因為用學測申請很方便、當初覺得上海交大品牌不錯、以及我一直想要出國看看。我高三的時候對大學充滿了各種想像,其中之一就是「我上了大學一定要出國交換」,相信許多人到現在也有這種想法,甚至為了交換而延畢。不過高三下遭遇了一連串事情,包括沒上台大,跟知道大陸跟香港的大學可以用學測申請,突然感覺「那不如就出去交換四年吧」,所以就自己一個人填了所有資料,然後跑去上海面試,最後也收到了錄取通知,在兩岸三地裡選擇了上海,儘管我在上海沒有任何親戚。現在想想,「交換四年」的想法雖然代價很大,倒也不後悔,我的確有了大陸的生活跟求學體驗,也有了上海交大的品牌。  

「大陸學生都比台灣學生認真嗎?」

不只是我常被問,也是台灣社會時常爭論的問題。基本上,我沒在台灣讀過大學,不知道台灣大學生的狀況,也就沒辦法討論大陸學生有沒有比台灣學生認真(而且我認為網路上關於這個話題的討論之所以無法達成共識,也常源於雙方對於彼此狀況的不瞭解);不過如果要我說「上海交大同學的狀況」,我可以說就跟我在任何一段求學過程中遇到的同學差不多,班上有很混的人(整天打 LOL、去市區逛街,期末考裝病請假),也有很認真的人(成績超好,有事沒事就參加校外比賽、考照或實習),比例上沒有特別讓我感覺「班上都是優等生」,策略上也不乏了搶營養學分、討論課跟強者同一組(甚至 Free Ride)、以及考前一週熬夜讀書等現象。要說那些認真的人教了我什麼,我會說就跟 LOL 的打野一樣,抓住每個可以提昇自己的機會,永遠不要讓自己閒置,然後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不要隊友被圍剿,自己還傻傻一個人打野)。這也是我每天花時間寫 McK & Note 的原因。  

「喜歡上海嗎?」

還不錯,而且可以說越來越喜歡,不過這也是因為我一開始非常討厭上海,尤其是超冷的冬天,會讓我什麼事也不想做,還有這裡的人與做事方法,真的需要時間適應。不過魏德聖說過:「只要一個人有夢想,就會忍受很多狗屁倒灶的事。」只要上海(或任何地方)有夠吸引你的工作跟資源,你自然而然會撐過最難熬的那段時間。我也是最近才明白這個道理,慢慢能想起一些上海的好,例如上海話、上海人、上海菜跟一些很美的老弄堂。我也要特別感謝相處了兩三年的同事跟社團的朋友們,他們包容了我很多錯誤,也始終給我機會學習,我們在這段時間都成長了很多。  

「以後會待在上海工作嗎?還是回台灣?」

現在比較想去美國讀研究所跟工作一陣子,等自己夠強以後再回台灣,因為覺得自己的價值還沒高到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如果遇到不好的工作,自己大概又會受限於心態跟成長空間,所以還想出去看看,讀一點書。  

「為什麼想寫 McK & Note?」

因為我很想進 McKinsey!雖然聽起來有點蠢,但這確實是我寫作最大的原動力。不過,我知道自己還很弱,唯有提昇自己才配得起這個理想,而且從一些關於 McKinsey 的資料中可以看出,不論是新人還是校友都覺得「問題解決能力」非常非常重要,所以為了這項能力,我在聽完 Bradley 的演講,並讀完大前研一的《思考的技術》以後,便決定開始嘗試寫一些跟商業分析有關的短文。過程中我也發現,台灣在這方面的資源並不是很多,我問了幾個朋友:「你知道有什麼訓練邏輯思考的好東西嗎?」大部分的人都回我:「上哲學課或參加辯論社。」「如果是偏商業的呢?」「好像沒有。」所以我也希望這些文章能幫助未來的讀者更加瞭解何謂商業,何謂諮詢,以及「只要有心,人人都能改變自己」。

圖片來源:Pexels